|
|||||
城市板車工的酸甜苦辣 |
|||||
文章來源:酒城新報 更新日期:2019/6/27 16:59:14 | |||||
將拉繩斜跨在肩上,脖子上掛條毛巾,雙手緊緊握住板車扶手,無論天氣好壞,一步一個腳印,拖著貨物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行走。雖然現代物流、搬運越來越機械化、便利化,然而在瀘州城區,還有這樣一群板車搬運工,他們用一手一腳,丈量著艱辛,一直堅守在這里。近日,新報記者走訪了瀘州城區的大街小巷,零距離接觸這個群體,了解他們酸甜苦辣的百味人生。 許開瑤時常在東門口一帶等待顧客,而他們拉板車并不局限在這一帶,許開瑤曾拉著板車送貨到大山坪、回龍灣等地,加上上貨、下貨等時間,花上一兩個多鐘頭是常事。許開瑤也明顯感覺到自己的腿腳沒以前那么靈活了,氣力也有所下降,當記者問起為何這么大年紀都還在堅持時,許開瑤深吸一口手中的煙,指著板車說:“兒女早就喊不要干了,但都從事這么多個年頭,已經習慣了。”許開瑤一般是早飯在家里吃,中飯看情況,生意好就吃個蓋飯,七八點鐘回家吃晚飯。“拖板車的基本上都是來自農村,掙錢不容易,能省點就省點。”許開瑤告訴記者。 “有時候送趟活,來回要走一個多小時,肩上被拉繩勒起了泡,也得忍著;遇到大熱天送貨就更吃虧了,太陽曬在地上,熱騰騰的地氣噴在人身上灼熱得很。這些都還好,有時送貨遇見愛砍價的客戶,砍價砍得厲害不說,時不時還擺個臉色給你看,氣人又傷心,但再大的委屈還得受,活還得繼續接。”另一名板車師傅接過話來,深有感觸地說。 苦累:從業者已不多 在龍馬潭區回龍灣轉盤處,板車搬運工王福均正坐在板車上歇息,在他的板車上是近百斤重的貨物。今年44歲的王福均是記者在探訪中遇到年紀稍小的一位板車師傅,且一干就是十余年。“怎么不試試干點其他的,或許能多賺點。”記者問起王師傅。“之前也到工地、餐館等做過工,但我覺得拉板車雖是力氣活,但相比時間要自由點,所以就堅持了下來。”王福均說,他這次從小市沿江路拉貨物到匯金路發物流,能得到10元錢。雖然當天未出現烈日當空的天氣,但由于這一趟基本上都是上坡路,王福均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濕透,額頭上蹦出顆顆汗珠,坐在板車上休息,時不時大口大口地喝水。王福均以前也拉過木制板車,但他覺得相比木制板車的笨重,鐵板車更靈活,他就改為拉鐵板車了。他說,雖然從事這行的人越來越少了,但無論刮風下雨,還是炎熱天氣,他都會堅守在這里。 在龍馬潭區金源路一帶,聚集了不少家具、建材商家,而在這一帶卻很難發現板車,承擔運輸、搬運任務的大多數都是三輪車。這些三輪車師傅三五成群坐在一起扯幾句談,或打幾圈撲克,以此來消耗時光,等待顧客。由于家具、建材等比較大宗,所以在這些地方很難發現板車搬運工人,有的也是極少數。 記者也走訪了東門口、回龍灣、王氏商城、西南商貿城等地發現,由于私家車的日漸普及和越來越多的三輪車、小貨車,尚在從事板車搬運的人們已經越來越少,街頭巷尾更是難尋其蹤影。 致敬:城市中的堅守者 近年來,隨著經濟社會發展,這些從事板車搬運的勞動者越來越少,且年紀越來越大,或許有一天將會隨著城鎮的加速發展而消失。他們,如同重慶的棒棒軍,沿街攬活,是城市的臨時搬運工;他們的每一分錢都是流汗掙來的,是勞動人民勤勞的象征;他們的工作條件艱苦,但是卻極具骨氣,是不甘貧窮的一種積極態度;他們大多憨厚老實,堅韌樂觀,可以說是城市發展的堅守者。我們,向這樣一群勞動人民致敬。(新報記者 劉泰承) |
|||||
編輯:成欣 | |||||
|
| 關于我們 | 免責聲明 | 廣告合作 | 聯系我們 | 誠聘英才 | |
24小時信息報料熱線:18982756000 合作交流QQ:9145284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830-3584119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:[email protected] 歡迎訪問本網通用網址:川南在線 川南發展網(www.chuannan.net或www.vrqvfw.live) 法律顧問:白聯洲 劉先賦 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備案登記號:蜀ICP備17017949號 蜀ICP備11027494號 |
![]() |